为了贯彻落实卫健委等四部门下发的《医学人文关怀行动方案(2024-2027)》精神,为医学院校与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搭建平台,2025年9月24日,高书杰院长带队先后到锦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和第三临床学院,开展新时代锦州医学人文特色文化建设和医养结合实践调研,学院聘请的智库专家牟岱教授和严加高研究员参加本次调研。

第一临床学院副书记梁冰介绍了医院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医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和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老年医学科刘新宇主任介绍了医院在为老年群体服务和加强医养结合等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宣传统战部李林介绍了医院医护员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援助西藏以及兄弟省份、城市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以及该院医生在火车上救人、在电梯内救人等先进事迹。康复科医生介绍了医生定期义诊的光荣传统和取得的社会效益。院办主任刘恒杰为我们讲述了援藏医疗队的感人故事。第一临床学院经过79年的红色文化浸润,医护员工的医学人文情怀深厚,“好医生”、“好护士”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他们是当代医疗卫生领域的“锦州英雄”,是为人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排头兵”。

第三临床学院纪委书记赵硕率队接待了调研组。她详细介绍了医院在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方面的悠久历史和新时代的创新举措,以及在医养结合方面所做的开创新工作。护理人员通过“互联网+护理”的方式,深入住户家中,提供专业护理、康复、理疗服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赢得了百姓的好评。全科医学科薛玲主任介绍了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社区服务模式,通过健康宣讲、点对点指导等方式,为提升锦州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护理部王静主任饱含深情为我们讲述了抗击疫情期间第三临床学院医护员工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舍小家顾大家”勇毅前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感人故事。该院的检验科全体人员在疫情期间承担起锦州市50%的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锦州市领导交派的任务。康复科马辛雁介绍了医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研制的仿真机器人在病人康复治疗方面的取得的效果,以及在医养结合方面的尝试。宣传部李超为我们提供了医院名医的先进事迹和各科室长期以来坚持义诊的相关报道。

牟岱教授充分肯定了锦州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在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方面创新举措以及感人事迹,表示一定要深刻挖掘典型事迹材料,凝练锦州医学人文特色文化,积极开展宣传报道。严加高研究员为两所医院的领导介绍了辽宁省在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医养结合的典型模式,期待锦州市三甲医院为我省医养结合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看到了两所附属医院在医学人文建设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深深地被锦州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医护员工的医学人文情怀和典型案例所感动。新时代锦医人又有新使命、新责任、新举措,在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方面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范例。